联系热线
渣浆泵运行时,可通过控制介质浓度与粒度、添加合适添加剂、调节介质温度等方法改善介质特性,进而减少水力损失,以下是具体介绍:
控制介质浓度和粒度
控制浓度:介质浓度过高会使浆体黏度增大,导致流动阻力增加,水力损失也随之增大。因此,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,应尽量降低介质浓度。如在矿山尾矿输送中,可通过优化选矿工艺,减少尾矿中的含水量,降低矿浆浓度,使渣浆泵在较低浓度下运行,从而减小水力损失。
控制粒度:介质中的大颗粒会增加流动阻力,引起局部涡流和冲击,导致水力损失增加。可采用预先筛分、分级等方法,将介质中的大颗粒去除或分级处理。如在洗砂行业,通过振动筛等设备对砂料进行预处理,将过大的颗粒筛除,使进入渣浆泵的砂粒粒度更加均匀,减少因颗粒过大引起的水力损失。
添加合适的添加剂
添加减阻剂:减阻剂能在介质流动过程中降低流体的内部摩擦力,使介质在泵内的流动更加顺畅。例如,在一些长距离输送的渣浆泵系统中,添加适量的高分子聚合物减阻剂,可有效降低浆体的黏度,减少沿程水力损失,提高输送效率。
添加分散剂:对于容易团聚的颗粒状介质,分散剂可以使颗粒均匀分散在液相中,防止颗粒团聚形成大的团块,从而减小流动阻力。比如在陶瓷原料的输送中,添加分散剂可使陶瓷颗粒在水中充分分散,避免颗粒团聚堵塞管道和增加水力损失。
调节介质温度
温度对黏度的影响:一般来说,温度升高,液体介质的黏度会降低,流动性变好,水力损失也会相应减小。但需注意,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介质汽化,产生汽蚀现象,反而对泵造成损害。因此,要根据介质的特性和泵的性能要求,合理控制介质温度。如在输送高黏度油浆时,可通过加热装置将油浆温度适当提高,降低其黏度,减少渣浆泵输送时的水力损失。